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上海节庆布置

上海节庆布置

发布时间:2024-04-02 3:29:54

  1. 上海的人们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绘画
  2. 上海节日习俗有哪些?
  3. 关于上海的节日(上海的民风民俗)

一、上海的人们是怎样过传统节日的绘画

上海的人们过传统节日的绘画如下:

1、春节,春节是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,俗称“年节”。

2、上元节,中国古俗中,上元节(天官节)、中元节(地官节、孟兰盆节)、下元节(水官节)合称三元。

3、清明节,清明,节气,清明节简称。

4、端午节,端午节起源于中国。

5、七夕节,又名乞巧节、七巧节或七姐诞,发源于中国,是华人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节日。

6、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。

7、重阳节,农历九月初九,二九相重,称为“重阳”,此日民间有登高的风俗,所以重阳节又称“登高节”。

8、冬至节,又称“冬节”、“贺冬”。

上海元宵节:上海元宵节的习俗有舞龙舞狮、挂望田灯、串马灯、走三桥、扛三姑娘等。这一夜,沪城内外大街深巷上,小囡低拉兔子灯、大孩高举小红灯,灿灿华灯,如流星闪闪,几分神秘,恍如梦境!诗云:“错认瑶池却未真,满园花柳及时新。试灯风里游人集,半是嬉春半探春。”“十里珠帘都不卷,看灯人看看灯人”。

二、上海节日习俗有哪些?

1、上海春节:上海人喜欢放一千响、放“高升”,而小朋友则大多放一些“夜明珠”、“飞毛腿”之类的乐趣型的烟花。而以前大都站在阳台上放,“夜明珠”一点燃就往外喷五颜六色的彩弹,小朋友最喜欢,每年过年都有放夜明珠把对面阳台晒的衣服烧了的事故发生,后来就越来越少了。放鞭炮一般集中在零点,还有初五迎财神的零点,总体说来,迎财神的日子要放得比过年多得多。

2、上海元宵节:上海元宵节的习俗有舞龙舞狮、挂望田灯、串马灯、走三桥、扛三姑娘等。这一夜,沪城内外大街深巷上,小囡低拉兔子灯、大孩高举小红灯,灿灿华灯,如流星闪闪,几分神秘,恍如梦境!诗云:“错认瑶池却未真,满园花柳及时新。试灯风里游人集,半是嬉春半探春。”“十里珠帘都不卷,看灯人看看灯人”。

3、上海清明节: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、踏青,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。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,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、嘉兴等地为主。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,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。此外,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。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,经青艾(草头汁)调和而呈绿色糕团,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。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。对上海人而言,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。

4、上海端午节: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,因此每逢端午,水上活动几乎必不可少。有的还把小船用彩旗装扮起来,做得很漂亮,然后摇到水面上,船上还有人唱歌、对歌,最后由众人评定,哪条船装点得最好看、谁的歌唱得最好听。

上海人称香包又叫香袋、香囊、荷包。它们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,有用碎布缝成的,内装香料(多用中草药白芷、川芎、芩草、排草、山奈、甘松、高本行制成)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。除了香袋,还有许多上海人,儿时都在胸前挂过用玻璃丝带钩织成的小网兜,里边正好装一只鸡蛋,用五彩丝线缠绕,或是涂上彩色,也是驱邪求吉祥的意思。

5、上海中秋节:“八月十五桂花香”,中秋之夜,仰望月中丹桂,喝些桂花蜜酒厂是上海人在中秋节饮食风俗中又一件美事。桂花不仅作为观赏花木和芳香树种,有供人观赏和享受价值,而且还有食用价值。此外,上海人很喜欢吃糯米桂花甜酒酿。

上海中秋节风俗,有祭月和烧香斗等。中秋夜出游赏月,上海人叫做“走月亮”。妇女们结伴夜游,称为“踏月”。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,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,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。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,争相观赏。这“石梁夜月”在上海很有名气,被称作“沪城八景”之一。

三、关于上海的节日(上海的民风民俗)

炭茅柴

上海浦东正式的炭茅柴日子,是农历正月十五,又称正月半、上元节。每家午时吃馄饨,晚则吃圆子。吃完圆子,家里的大人都会主动催促你,赶紧和小伙伴们去“炭茅柴”或者“花三担”去!其实那个季节,已经没有多少茅草可以“炭”了。

因为在之前的1、2个月里,凡是茅草比较茂盛的地方,早就被小孩子们“炭”的差不多了,毕竟在严重缺少娱乐项目和玩具的时代,冬天最大的野趣之一就是炭茅柴。孩子们通常在放学前后,顶着北风穿行在干燥的田野里,把成片的茅草、马唐用自来火(火柴)点燃。水渠边,河塘边,麦田边,干草在风的助力下一路烧过去,很是壮观。

在熊熊的火光中,孩子们的脸都显得格外兴奋,有一种犯罪的快感.....“花三担”又称调火龙,孩子们以芦苇、稻草扎成圆形长条柴把,三五成群跑至田野,引火燃烧柴把,并不停挥舞。各村各地相望,到处火光闪闪,象无数条火龙在田野狂飞乱舞。